樓板碳纖維加固施工的重要性
提升結構強度:碳纖維材料具有極高的抗拉強度和彈性模量,能夠顯著提高樓板的承載能力和剛度,減少樓板的變形和裂縫,從而提升建筑物的整體結構強度。
延長建筑壽命:碳纖維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耐腐蝕性,不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能夠保證長期的加固效果,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
施工簡便高效:碳纖維加固技術施工簡便,無需大型機械設備,可以在不減少建筑內部空間的前提下完成加固工作,施工速度快,對建筑正常使用的影響小。
降低維護成本:通過加固,可以有效防止樓板開裂、變形等問題,降低后期維護成本,減少長期的維修費用。
保留建筑外觀:施工過程中不需要對建筑結構進行大面積的改動,可以更大程度地保留原有的結構特征和外觀,尤其適用于對建筑外觀有要求的場所。
樓板碳纖維加固施工流程
施工準備
材料準備:確認碳纖維片材、膠粘劑、底層樹脂、找平材料等產品合格證和質量檢驗報告,確保各項性能滿足驗收規范要求。同時,準備好施工所需的工具和設備,如磨機、鏨子、鋼絲刷、滾筒、刮刀、砂紙等。
現場勘察:根據施工現場及現場周圍環境,事前做充分的現場調查,熟悉施工圖,掌握碳纖維加固樓板位置,施工時應按圖紙所示位置查找現場對應位置,確保加固位置準確無誤。
障礙物拆除:拆除有礙于施工的設施,需要復原的設備(如配線、配管等),記下施工前的位置,以便施工后復原。
基層處理
表面清理:對需要加固的樓板進行清理,去除污垢、油漬等雜質,保證碳纖維材料能夠與樓板表面良好地粘結。
缺陷修補:對混凝土表面出現剝落、空鼓、疏松、蜂窩、腐蝕等劣化現象的部位予以鑿除,對于較大面積的劣質層在鑿除之后用環氧砂漿進行修復。
打磨處理:用角磨機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打磨平整,除去表層浮漿、油污等雜質,直至完全露出混凝土結構新面。轉角粘貼處應進行導角處理并打磨成圓弧狀,圓弧半徑不應小于20mm。
粉塵清理:表面打磨后,應用強力吹風機或吸塵器將表面粉塵清理干凈,并保持干燥。
涂刷底層樹脂
樹脂配制:樹脂膠為甲、乙兩組份,應按材料廠家提供的配合比進行配制底膠。將主劑與固化劑先后置于容器內用電動攪拌器攪拌均勻。根據現場實際氣候溫度情況來決定用膠量并嚴格控制使用時間,一般情況下1小時內用完。
樹脂涂刷:樹脂膠調配好后采用滾筒刷子將底層樹脂均勻涂抹于混凝土表面。當底層樹脂表面指觸干燥時,就可以對基層進行找平處理。
找平處理
材料配制:同樣按生產廠家提供的配合比進行找平材料的配制。
表面修補:混凝土表面修補應選用丙酮將表面浮塵擦去,有凹陷處用找平材料修補找平,且不應有棱角。轉角處應采用找平材料修理成為光滑的圓弧,半徑不應小于20mm。
干燥處理:當找平材料表面指觸干燥后,盡快進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粘貼碳纖維布
碳纖維布裁剪:按圖紙規定尺寸剪裁碳纖布,必須滿足設計尺寸,嚴禁斜切碳纖維布,并防止出現拉絲現象。裁剪下的碳纖維布,若當天用不完,應放置在無塵、干燥、無日光直射處密封保管。
粘貼膠涂刷:在打磨找平處理后的混凝土表面上,用滾筒刷子反復滾刷,涂抹均勻。為保證碳纖維布完全浸透,粘前將粘接樹脂膠用膩子刀(刮刀)均勻涂一層(較薄的膠)在碳纖維布上,再粘到已涂刷的混凝土面上,并及時用干滾筒刷子在其外側反復滾壓,直至去除氣泡,使其粘接樹脂膠充分浸透碳纖維布。
碳纖維布粘貼:從粘貼端頭部沿纖維方向用滾刷滾壓,使樹脂浸漬于纖維上,兩端不整齊可從中心向端部粘貼。碳纖維布疊合部涂樹脂后,對準粘貼;用脫泡羅拉,沿纖維方向滾壓,使碳纖維完全浸漬于粘貼膠里。多層粘貼應重復上述步驟,待碳纖維布表面指觸干燥方可進行下一層的粘貼。
表面處理與保護
表面打磨:在完成碳纖維材料的粘貼后,可以使用砂紙或磨光機對表面進行打磨,去除凸起和毛刺等雜質,保證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滑度。
表面保護:碳纖維布粘貼完成后,應當用3-6mm的沙石(石英砂)灑在涂有膠的施工面層上,確保粉刷層的粘結性。若單個空鼓面積大于或等于10000m㎡,應割除修補進行重新粘貼。根據檢查結果確認的總有效粘貼面積不應小于總粘貼面積95%,否則需要重新施工。有耐火要求時,需用石棉灰漿或水泥砂漿抹面。
固化與養護
固化處理:在最后一層碳纖維布表面均勻涂改面膠,確保固化時間足夠。室外施工時,為防止雨水、灰塵附著在纖維布上,可用塑料布進行養護。
養護時間:平均溫度10℃以下,初期固化時間約2d;平均溫度10~20℃,初期固化時間約1-2d;平均溫度在20℃以上時,初期固化時間約1d。完全固化要求時間較長,一般固化80%以上就可以受力。平均溫度在20℃以上時須固化7d;平均溫度在10℃時須固化14d才能受力使用。
檢驗與驗收
質量檢測:施工完成后,進行質量檢測。可以使用敲擊、觀察等方法對加固效果進行檢查,確保碳纖維材料的加固效果達到設計要求。同時,對加固后的樓板進行承載能力測試,確保達到設計要求。
驗收交付:整理施工記錄和相關資料,進行驗收并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