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加固工程是指對原有建筑受力結構功能發生變化、構件承載力不滿足使用要求或需要提高耐久性等級時,通過建筑加固補強施工,使建筑物滿足新的使用要求及安全性的工程。以下從建筑加固的原因、加固方法、加固流程、重要性等方面進行介紹:
建筑加固的原因
材料強度不滿足要求:如混凝土強度等級低、鋼筋或鋼板材質不達標等。
施工質量問題:如鋼筋漏放、少放,搭接、錨固等不滿足要求,節點構造措施處理不當等。
過度使用或功能改變:建筑的使用功能發生改變或增加,導致樓面荷載增加等。
設計使用年限到期:當建筑達到設計使用年限或在未達到使用年限前,經結構鑒定需要加固。
規范要求提高:如原有建筑物不能滿足現有的規范要求,需要進行抗震加固等。
建筑加固的方法
粘鋼加固:將鋼板采用高性能的環氧類粘接劑粘結于混凝土構件的表面,使鋼板與混凝土形成統一的整體,利用鋼板良好的抗拉強度達到增強構件承載能力及剛度的目的。
碳纖維加固:使用碳纖維材料,通過環氧樹脂等粘結劑粘貼在需要加固的結構上,形成新的復合體,從而增大結構的抗裂或抗剪能力,提高結構的強度、剛度、抗裂性和延伸性。
壓力注漿加固:利用注漿設備將特定配比的注漿材料(通常為水泥漿、化學漿液等)通過鉆孔或其他方式注入地基內部,并在一定壓力下使漿液滲透、擴散、充填和擠密地基中的空隙和軟弱層,從而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穩定性。
植鋼筋補強:在現有混凝土結構中鉆孔,并將鋼筋插入孔內,通過注入高強度的粘結劑將鋼筋與混凝土緊密粘結在一起,形成新的鋼筋-混凝土復合體。
外包型鋼加固: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外表面包裹由型鋼和鋼板焊成的構架,通過約束原構件達到共同受力的加固方法。
預應力加固:采用外加預應力鋼拉桿或型鋼撐桿對結構構件或整體進行加固的方法,通過預應力手段強迫后加部分(拉桿或撐桿)受力,改變原結構內力分布并降低原結構應力水平。
錨桿靜壓樁加固:將后種錨桿和靜力壓樁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種施工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穩定性。
建筑加固的流程
原結構可靠性鑒定和抗震鑒定:對建筑的原結構進行房屋安全鑒定后出具結構鑒定報告。
加固方案選擇:根據結構鑒定報告結論,結合該結構的具體特點及加固施工條件,并按照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的原則來擇選。
加固施工圖設計、施工圖審查:進行施工圖的設計和設計完成后的審圖環節,檢查設計是否合理有無優化可能以及設計是否安全可靠等。
建筑加固施工:按設計要求以及結構特點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嚴格按照相應工藝標準進行施工,過程中采取措施避免或減少損傷原結構構件。
竣工驗收:按照標準《建筑結構加固工程施工質量規范》《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進行質量檢驗和工程驗收。
建筑加固的重要性
提高建筑安全性能:加固改造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抗風等安全性能,減少自然災害對建筑的損害。
延長建筑使用壽命:通過對建筑結構的加固,可以修復或更新老化或損壞的部分,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
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加固改造是城市更新和改造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
經濟成本效益:相比新建建筑,加固改造舊建筑具有更低的成本。
縮短建設周期:新建工程建筑周期較長,而加固改造工程周期相對較短,能夠實現迅速改造、迅速投產。
保留歷史文化價值:對于一些古老的建筑,加固改造可以在保留其原有風貌和歷史價值的同時,提升其安全性和穩定性。